职业教育与企业“无缝对接”不仅是技术的对接,还应是与企业文化、价值观、历史传统、道德规范、行为准则等方面的对接,而实现真正“无缝对接”的最好路径就是“订单培养”。
宣钢分院明确“双性”培养方向。既为用人单位培养好特定的人才,以利于学校的近期发展,更注重把握社会发展趋势、行业发展动态和市场需求变化,及时总结经验,逐步实现面向社会、面向整个市场的“订单培养”,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,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,增强学校抗御风险和长期发展的能力。
构建“双向”对接体系。在实施“订单培养”过程中努力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“双向”对接:一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接,实践教学需要的理论支撑在理论教学中得到体现与强化;二是实训教学与专业岗位技能对接,专业岗位需要的技能在实训教学中训练到位;三是素质培养与企业用人对接,将企业用人需要的素质,如企业的历史、文化、思想、管理制度、岗位要求和职业技能等纳入教育教学内容;四是学生角色与工人角色对接,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人的角色,创设企业的文化环境、模拟企业的车间管理、加强学生到企业的见习和实习等。
实现“双融”培养模式。宣钢分院“订单培养”模式既能与职业学校其他非“订单培养”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相融,又能与“订单”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模式相融,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。随着“订单培养”专业和人数的不断增加,宣钢分院实行了“理论—实践、再理论—再实践”的“双回”模式、“校内学习与校外实习交替进行”的“多轮”模式、“两年半校内学习,半年校外实习和学习”的半工半读模式、“准就业式实习训练”的顶岗实习模式等,最大限度地实现了“双融”。较好地实现了学校与订单企业的“零距离对接”以及学生和用人单位间的“无缝对接”。